中国新闻网、河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我省发布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成果进
点击标题下「河北生态环境发布」可快速关注
2022年9月29日,河北发布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成果。中国新闻网、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网、河北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相继对此进行了报道。
9月29日 中国新闻网
河北发布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成果:发现一些重要物种
▲中国新闻网客户端(2022年9月29日)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河北发布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成果:发现一些重要物种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省2022年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初步发现一些重要物种。
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一级调研员侯日升介绍,该厅决定自2022年至2024年,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本次调查是河北省有史以来覆盖自然保护区范围最广、调查类群最多、调查技术最为全面的一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对动态掌握该省生物多样性整体情况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据介绍,河北自今年5月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以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相关高校的近百名专家,深入实地调查累计276天,对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高等维管植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鱼类、大型真菌等共11个类群开展调查,调查样线、样方、样点数量共计1131条(个),调查样线累计长度为1325公里,布设红外相机79台,行程44000余公里,拍摄生态系统和各类物种照片6万余张,收集植物、昆虫、大型真菌等标本(样本)2000余份。截至目前,已完成大部分调查工作,初步发现一些重要物种。
白洋淀发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低斑蜻。塞罕坝的吐力根河、撅尾巴河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鳞鲑。在河北北部的滦河上游、塞罕坝保护区调查发现河北新记录种毒蝇鹅膏菌。在曹妃甸、黄羊滩、大海陀、驼梁、青崖寨等保护区调查记录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包括白鹈鹕、黑鹳、东方白鹳、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黑嘴鸥、遗鸥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灰鹤、大杓鹬、疣鼻天鹅等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以及白眼潜鸭、小星头啄木鸟、烟腹毛脚燕等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特别是在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观测到的白鹈鹕在河北属首次发现。
“河北省具备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是重要的气候过渡带和农牧交错带,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具备成为生物多样性大省的潜质。”侯日升说,下一步将通过本底调查,全面、客观、科学评价河北省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把生物多样性打造成河北省的生态名片。
按照计划,2022年,河北将完成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草原草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的36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塞罕坝机械林场、安固里淖的生物多样性调查;2023年完成全省其它区域的调查;2024年,凝练调查成果,完成总体调查评估报告、名录、政策建议等成果。
9月29日 河北日报客户端
河北发布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成果:发现一些重要物种
▲河北日报客户端(2022年9月29日)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河北发布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成果:发现一些重要物种
今天,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的2022年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至2024年,河北将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本次调查是河北省有史以来覆盖自然保护区范围最广、调查类群最多、调查技术最为全面的一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2022年,河北将完成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草原草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的36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塞罕坝机械林场、安固里淖的生物多样性调查;2023年,将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网格,对全省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全面开展调查;2024年,凝练调查成果,完成总体调查评估报告、名录、政策建议等成果,建立河北省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生物多样性管理与展示信息系统。
今年的调查工作于5月份启动,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截至8月底,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相关高校的近百名专家,深入实地调查累计276天,对全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高等维管植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鱼类、大型真菌等共11个类群开展调查,调查样线/样方/样点数量共计1131条(个),调查样线累计长度为1325公里,布设红外相机79台,行程44000余公里,拍摄生态系统和各类物种照片6万余张,收集植物、昆虫、大型真菌等标本(样本)2000余份,初步发现了一些重要物种。